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海进口医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省市,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2.0%和43.3%。
本市要加快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建设步伐, 按照“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政策部署,全力推进包括药品进口枢纽和医疗器械进口枢纽在内的专业进口枢纽口岸的建设;承接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早日建成进口博览会医药领域的“6+365”展示交易中心。这是记者8月3日在沪举行的“2018上海首届国际医药供应链高峰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食药监局共同指导,上海国际医药供应链联盟、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和上海浦东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承办。
论坛上,由45家供应链相关单位组成的上海国际医药供应链联盟举行了揭牌仪式,上药控股、国药控股、亿通股份、外高桥、东浩兰生等6家单位启动了共建上海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的仪式。
上海加快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的建设步伐,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上海医药进出口企业云集,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海进口医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省市,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2.0%和43.3%。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全国贸易便利化的标杆。 二是上海供应链管理水平全国领先。进口环节有强生、美敦力、波科等均有企业云平台,流通环节如上药、国药等均有供应链协同平台,医院如市一(上药)、新华(格银)、东方(国药)等均有一流的SPD(病区智能药柜)。 三是有10余年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规则实践基础。上海浦东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牵头的医疗器械UDI规则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据市商务委市场秩序处处长刘炜介绍,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将分为两大层面,一是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国际通行规则,通过供应链集成,建立一个国际医药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备便利通关、质量监管、行业诚信和产品追溯等行业管理功能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二是建设一个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医药供应链信息平台和国际UDI规则的医药供应链追溯平台,这一医药供应链追溯云平台,将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国家重点产品追溯体系示范项目,打通生产/进口、流通和医院终端的物流和信息流,目前已有上药、国药、强生、波科、畅联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进驻或者进驻。
线下,国际医药供应链平台还将与东浩兰生集团进口商品展销中心、虹桥商务区长三角电商平台、上海自贸区医疗器械贸易平台、外高桥生物园区二期等项目展开对接,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优势和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益”,早日将其建成进口博览会医药领域的“6+365”展示交易中心。
延伸阅读:“十三五”期末,本市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要过2000亿元
2017年6月,市商务委、食药监局 、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等5委办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推进本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医药供应链和大健康服务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本市打造现代药品流通体系的两大着力点。到“十三五”期末,本市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过2000亿元,前20强药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占本市药品批发总额的85%以上,销售规模过千亿元的特大型药品流通企业2家,销售规模过百亿元的全国性大型药品零售企业1-2家,且医药供应链创新业务和互联网销售规模大幅增长。
根据《关于“十三五”期间推进本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支持药品流通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培育一批智慧医药供应链示范企业;继续探索开展医院供应链管理、商业保理等相关增值服务。推动医药供应链与“上海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简称“阳光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疾病谱变化及健康需求等大数据信息,提高医药供应链运作效率。
在提升医药物流发展水平领域,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无线射频、自动分拣输送等先进技术,打造安全高效、智慧的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和服务体系;强化标准化的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协同物流、共同配送等方式,实现冷链资源互联共享;推动实施城市药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方便药品配送车辆通行。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外高桥美约路222号五楼501室
邮 编:200131
传 真:58661522
电 话:58661516
邮 箱:mdta@mdta.org.cn
©2018 上海浦东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
沪ICP备19039930号-1 沪公网安备3101900200021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2-0001
技术支持:维程教育